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七个月没上学步车会o型腿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七个月没上学步车会o型腿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宝宝8个月能够坐学步车吗?
个月宝宝不能坐学步车,建议在10个月会站立后坐,但需避免长时间坐立,防止影响宝宝运动和骨骼发育。
8个月宝宝最好不要坐学步车,一般八个月的宝宝刚好会爬,十个月左右会站立,十二个月左右会行走。如果在宝宝学爬行阶段,过早坐学步车容易造成孩子下肢畸形,影响爬行发育的过程。
给宝宝穿纸尿裤的时候,会不会引起o型腿?
自从养了孩子,感觉每天都被“屎尿屁奶”包围了。
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我们都牵挂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少的争吵和***。
上次我们聊了聊关于小宝宝吃盐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聊聊“屎尿屁”的问题。
提到这个不得不说说的,就是纸尿裤,很多妈妈都曾来问过——孩子用久了纸尿裤会不会造成“O型腿”?
此问题常年追随把屎把尿,始终不离不弃。
问完能不能把屎把尿,一定会补问的一句就是,那长期使用尿不湿会O型腿吗?
很多人把屎把尿的原因是不支持纸尿裤,而不支持纸尿裤的原因是担心纸尿裤的穿着方式把宝宝的两条腿分的太开,会不会因此造成O型腿。
其实,这真的只是一个凭空臆想出来的问题。
但凡因为这个原因被弃的纸尿裤,头上一定都顶着个大写的“冤”。
因为青蛙腿正是小婴儿腿型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胎儿一直蜷缩在***里,出生后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各个关节才能自然伸展开。
跟咱们今天的主题相关的就是这个髋关节。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最合适的姿势是允许球在球窝内自由转动。
但是,如果髋部过早的被迫进入伸展位置,那就容易造成两种问题:
一种由于压迫致使球形窝的边缘永久变形,也就是常说的髋关节发育不良。
另一种直接从球形窝滑出,也就是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风险在头6个月是最大的,6个月之后,宝宝的髋关节更发达,韧带更强,就不易发展成髋关节发育异常。
婴儿期最不健康的位置就是让臀部、膝盖、腿笔直伸展。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新生儿不能绑腿,为什么咱们提过的裹襁褓方式是只限制胳膊不限制腿。
而最健康的位置应该是使臀部自然的分开或分散到两侧,让大腿有支撑,让臀部和膝盖自然弯曲,也就是青蛙位、骑士位。
所以纸尿裤是不会造成什么O型腿的。
而且平时不管是用背巾、坐安全座椅,还是选择婴儿背带,都应该选择可以骑士位姿势的,以便髋关节的正常发育。
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并不会令小婴儿感到痛苦,所以甚至可能不会发现。
但是到了学步期影响就会显现,比如宝宝不爱走路,走路不稳,鸭行、跛行等等,而且成年之后更容易患关节炎。
所以关于“使用纸尿裤=形成O型腿”这个说法,你还相信吗?
不会,纸尿裤并不会导致宝宝O型腿。
其实新生儿出生后腿部都是呈弯曲状态,类似于“青蛙腿”,也就是常说的O型腿。
因为胎宝宝在妈妈***内就是双腿弯曲,蜷缩着身体,所以出生后还是保留这一习惯,蜷缩着身体会让新生儿更加有安全感。 但是随着生长发育,宝宝的腿型会在几个年龄段发生变化。
婴儿时期: 此时宝宝腿部呈椭圆形,类似于青蛙腿或O型腿。
约1岁半时: 腿部开始逐渐变直。
约3~6岁时: 膝盖部位可能向内撇,呈X腿型。但是有的宝宝不经历这个阶段。
约7岁时: 此时宝宝的腿型才真正确定和变直。
因此,婴幼儿时期只要家长保证给孩子合理喂养和适当锻炼,并按时补充维生素AD,宝宝的腿型一般不会出现异常。
那么,可能导致宝宝O型腿的因素有哪些呢?
1. 过早、过久的学站立、学走路。
通常宝宝10月龄以后才会开始学站立,学走路。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腿部力量和下肢骨骼强度已经可以支撑起身体的重量了,此时开始学习走路并不晚。
相反,如果过早让宝宝学站立,学走路,宝宝腿部力量太弱,骨骼硬度也不够强,很容易造成损伤,如果过早、过久的进行站立、行走练习就容易导致O型腿。
2. 过早且长期的把尿行为。
宝宝骨骼较柔软,可塑性很强,如果早早开始把尿,尤其是有的家长给宝宝把尿时随着扯着宝宝的两条腿,角度比较大,真的是既不雅观,也损伤了下肢骨骼发育。
把尿行为可以在宝宝15个月以后开始,且不要强行把尿,宝宝不想尿也不要强迫。
3. 过于依赖学步车。
学步车并不利于宝宝学习走路,反而容易导致宝宝足内翻或足外翻,从而影响腿部形状和走路姿势。
如果家长只是偶尔用一用,短暂用一会儿也无妨,毕竟有了学步车家长可以解放一小会儿,比如上个厕所。
所以,纸尿裤并不会导致宝宝O型腿,真正导致宝宝O型腿的可能是一些不良习惯,也可能是缺钙。但只要家长合理喂养、适当锻炼、按时补充维生素AD、摒弃那些不良的带娃习惯,家长基本上不用担心宝宝腿型,随着生长发育,宝宝腿型会从最开始的O型腿逐渐变直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个月没上学步车会o型腿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个月没上学步车会o型腿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