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孩子万圣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幼儿园孩子万圣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幼儿园要过万圣节,大家怎么看?
过节日可以过!只是觉得中国对于外国节日太过重视!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却渲染的很少!昨天9月初9是中国的重阳节,一个温暖老人的传统节日,结果却被国外的万圣节搞的过了头!说实话,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为什么不能好好发扬呢!
感谢邀请
首先科普一下万圣节的由来以及意义
万圣夜(英语:Halloween,为“All Hallows' Eve”的缩写,意为“万圣节(诸圣节)的前夜”),意为万圣节前夕,中文常讹称为万圣节,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
万圣夜是诸圣节(All Saints' Day)的前夜。其英语名称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诸圣节仍然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万圣节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西洋传统上认为万圣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东亚的中元节与盂兰节以及日本的百鬼夜行类似。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阿诺卡(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夜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起源:
万圣节与圣诞节一样都是来自于天主教对其它文化的节日的吸收和重新诠释。万圣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可能为Samhain),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阴间,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
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
“不给糖就捣蛋”主要流行于英语地区,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万圣夜的主要活动之一。小孩装扮成各种鬼怪,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给糖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数以袋计,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苏格兰,小孩要糖果时会说:“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e our Halloween.”(天是蓝色,草是绿色,齐来庆祝万圣节前夜),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来博得糖果。
传统的万圣夜装饰包括僵尸、鬼魂、女巫、恶魔等。典型的服饰是盖着一块剪了两个眼孔的布扮鬼。在19世纪的苏格兰和爱尔兰,当时的人认为万圣夜鬼魂会来到人间,故会打扮得与鬼魂一样,让鬼魂把自己当成同类。近年,万圣节前夜的装扮已不限于恐怖,而可以作更加多元的变装打扮,如扮成电视剧或电影明星,以及公众人物,例如政治家。2004年适逢美国总统选举,乔治·布什和克里成为美国流行的万圣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袭击***后,消防员、警察等成为小孩的扮演对象。据估计,2004年有大约215万个美国小孩装扮成蜘蛛侠,是当年最受欢迎的打扮。 由于此活动在美国,加拿大的普遍性,一项***于1950年推出,将筹款钱箱通过学校分发予小孩,让小孩讨糖果时顺便募集捐款。据估计,该***推出以来已筹得超过1.19亿美元。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有必要了解一下万圣节的起源了吗?在你对事情有更清楚的了解以后,说不定就会跟世上许多人一样,决定不再庆祝这些节日。
“***徒不知道他们在庆祝我们的节日……我们很高兴。”——一个自称女巫的人的话(《今日美国》报)与万圣节类似的节日
很多人认为万圣节是美国人过的节,但越来越多地方的人现在也庆祝这个节日。其实,世界各地有不少类似万圣节的节日,这些节日都跟鬼神有关,例如:
北美洲:亡灵节
南美洲:高萨斯坎奇斯节
欧洲:亡灵节和其他类似万圣节的节日
非洲:伊甘甘节
亚洲:盂兰盆节(中元节)
评论 幼儿园过洋节 莫自丢传统
洋节过热的同时,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却被年轻人所冷落所淡忘,甚至不屑。比如刚过去的重阳节,有多少孩子在意?显然,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其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因此,商家借洋节制造商机,虽无可厚非,但也不必“煽”得过热,至于幼儿园的老师,更应该正确引导。
“过这个节日,不仅浪费钱,还会吓哭小朋友,意义在哪里呢?”
从下图可以看出家长对万圣节的态度
儿童过万圣节,有啥意义?
有家长说,感恩节、圣诞节这些洋节过过也就算了,万圣节是什么鬼?查了一下百度,说是外国的鬼节,扮神弄鬼吓唬人作弄人的,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过这个节是不是有点“超前”了,教育导向也不对啊。如果说连外国的鬼节要过,那么,中国传统的冬至和“七月半”,是不是也要让孩子带纸钱到幼儿园来烧一烧呢?
万圣节,属于西方特有的文化与传统,经过多年的传承和积淀,大人、孩子早就习惯。但西方的节日东方过,毕竟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单纯为了“逗小孩玩”,却让家长大张旗鼓地准备,则喂饱了商家,倒了家长的胃口,还让孩子不知所谓,甚至是反作用,就有点得不偿失。
先说正面的吧。
生活中需要一些仪式感,节日是很好的切入点。传统节日端午、中秋、元宵、七夕、清明、重阳之类,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它们的作用是点缀生活,增添生活情趣,增加人的幸福感。同时,也能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引入西方节日,从某种意义上,也能起到一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兼容并蓄并不是坏事。
儿童需要参与感和融入感,这种活动是一个契机。如果其他孩子都去,只是自己不去,难免给孩子疏离的感觉,也让其他人认为孩子不合群。题主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事情的意义,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是有些不妥当的。
家长和孩子都参与,会促进两者亲密度。让家长和孩子都装扮一下,搞怪一下,能有效缩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家长一直保持着威严,在孩子面前端着,并不利于亲子间的交流。这也是园所希望家长孩子都参与的初衷。
再说说反面。
为什么传统节日、传统活动,做得就不如西方节日呢?其实是园所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西方在幼儿教育方面一直是领先的,文化传统也融入了孩子的教育中。中国在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经验的时候,更多的是单纯模仿,而没有结合中国文化去做更多的拓展与创新。这也是幼儿教育需要去改善的一个方向。
最后,如果真要给万圣节活动什么建议的话,我想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再做决定。如果孩子觉得好玩,家长不如也放松下自己,真心投入进去也玩玩。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妈妈问道”,交流育儿观点。
我是觉得吧 过一过还是不错的。现在的孩子基本天天说害怕有鬼 。上厕所也必须有人陪着才敢去 睡觉更是别说。。也要有人陪着才可以安心睡下去 幼儿园如果过了万圣节 并告诉孩子们一些万圣节的知识 让孩子们不去害怕鬼怪 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园孩子万圣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园孩子万圣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