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tiandi:
小孩有胃火怎么推拿
选用生芦根15g,粳米50g,加水煮芦根20分钟,将芦根水倒出来,加到洗净的粳米中一起煮成粥,分2次给小孩喂食,连喝3天。
这是可***取***内庭穴祛胃火,另外还可以***用***疗法***内庭穴,则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以下具体介绍***内廷穴的手法。内庭穴位置:足背上,当第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有了胃火不要紧,家长们可以跟我学“清天河水”,孩子胃内有热的时候,按我说的推拿术清一清就可以,犯不着去***吃药。
如果真有病的话,***不太管用,最好艾灸,若是急病重证,那就要***了。 足三里确实相当于一个宝藏。胃痛一揉这个足三里,马上缓解。 醉酒 一按足三里马上就能吐出来,最好吃上几粒 藿香正气丸 以保护胃气。
有些凉爽的水果一定要吃,适量(火龙果、香蕉、葡萄柚、橘子、橙子)脾胃虚弱,忌食生冷油腻腻腻的干后食用一些容易消化、健脾的食物。
中医妈妈讲小儿推拿穴位:揉拿风池穴
小儿风池的准确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后发际上0.5寸处的凹陷处。2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者用拇指与食指合作,将两侧风池穴同时捏而提之,称为拿风池。拿5-10次。
定位取穴: 耳朵耳垂后面有个骨头,耳后高骨就是这个骨头的后表面,骨头后面与颈后肌腱之间又有个凹陷的地方,风池就在这个凹陷处,所以耳后高骨和风池穴的定位有些小小的区别。
膻中穴: 位于胸前的正中线,两胸之间。用手的拇指在这个穴位按揉。方法与百会穴相同。风池穴: 在后颈大筋外侧凹陷处。用两手放在后头部,把拇指放在下面,其他的四个手指在上面。
第五步,拿列缺。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5寸处。操作时,一手握患儿手腕,一手拇指、食指二指分别卡于列缺穴和手腕尺侧,双手协调用力拿捏,30~40秒。第六步,拿风池与颈夹脊。
风池穴是人体的穴位,别称热府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其穴义是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手法:对小儿进行***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双侧风池穴50次。作用:风池穴是治疗头面部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除了眼睛疾病以外,对鼻炎、耳鸣、咽痛等有一定作用。
小儿阴虚内热怎么推拿?
1、如果自己掌握不住这个方案的话,可以到专业的***店进行***,跟她讲明病情,那里的推拿***师会根据你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的,这个时候也省去了你自己操作的麻烦,而且会是你的康复效果有一定的疗效的。
2、阴虚内热推拿手法 治则:滋阴清热。推拿处方:补肺经,揉上马,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揉涌泉,按揉足三里。
3、揉肾顶:用中指指端着力,按揉小儿小指顶端100次 。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端按揉膝眼下足三里穴50次 。推涌泉:用拇指螺纹面着力,自足底涌泉穴推向足趾50次 。
4、宝妈们要注意,从下往上捏是补,从下往上捏是清。所以,给孩子捏脊的时候,如果孩子内热不是太大,从下往上捏5次即可。3 注意一些配穴 特别要跟宝妈们强调一下,小儿推拿的时候取穴要灵活。
小儿常用发热推拿穴位
1、坎宫 坎宫为线型穴位,起于眉心,横向眉梢,沿着眉弓为一条横线。常用的推拿手法为:推坎宫,即为用双手的拇指自眉头分别向眉梢分推,这种手法亦可被称为分阴阳。
2、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推天河水 位置:掌面自腕横纹中点起,向肘部之肘横纹而止,为线型穴位。手法:有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均匀,推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等热证。
4、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5、大椎穴。大椎穴的位置是在我们的颈椎的位置,在两个肩部连线的中间,但是位置要稍微往下一点,大概在三厘米左右。这个地方是我们的一身阳气的汇聚之地,因此***这里能够起到很好的解表退热功效。
6、一般是选择大肠部位、脾经位置等。但是因为大多数人不能够找到穴位,建议最好是能够到专业的推拿中心。另外小儿感冒发烧,如果是体温超过35度,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治疗的。平时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保暖。